贫民窟声望:艾泽拉斯底层社会的荣耀与挑战
贫民窟(slum)是一个描述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区的术语,通常与较差的住房条件、不卫生的环境和贫穷相关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,用来描述最恶劣的住房条件和不卫生的环境,并可能成为犯罪、卖淫嫖娼、吸毒等边际活动的避难所。
在19世纪60年代,牛津词典收录了“造访贫民窟”(Slumming)这个词条,意思是“带着某些难以启齿、不体面的目的,频繁地进入贫民窟,或是带着些许不道德的目的,在贫民窟里四处游荡”。这个词的演变和意味在《贫民窟:全球不公的历史》一书中得到了详细探讨,从19世纪初在伦敦的起源,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即将开幕时被用于对当地贫民居住区的诋毁。

贫民窟的定义简单讲就是“以低于标准的住房和贫穷为特征的人口稠密的城市区域”。在全球范围内,贫民窟居民人数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增长到了9.23亿,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亿。其中,亚洲的贫民窟居民人数最多,占全球贫民窟人数的60%。
贫民窟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居民处于贫困线上,享受不到应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,居住、出行、卫生、教育条件极差。世界各国的许多城市政府将“清除贫民窟”视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首选方式。
贫民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,涉及住房、卫生、教育等多个方面的问题,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来解决。